5月29日,香港生物科技峰会在港交所金融交易大厅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峰会开幕式表示,生物科技是香港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港府通过创新基金鼓励生物科技的发展,投资金额达300亿港元,最终目标是将香港打造成国际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事实上,自去年港交所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打开融资大门后,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选择赴港IPO。数据显示,截止5月31日,在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已经达到8家,分别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康希诺生物、华领医药、歌礼制药及迈博生物,香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 对于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来自必须不断融资以支持研发。众所周知,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平均一款新药的研发投入约为13亿美元,这足以将大多数药企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大手笔的投入不一定能带来回报,大多数的新药希望能在美国上市,以获取超额回报,但这需要经过美国FDA认证,基于对药品安全零容忍的原则,该认证过程极其严格,这就导致了一些在研药物投入巨额资金之后,并未开花结果。此外,药物研发的平均时间周期约为12年,这也就决定了资金回收期将更长,同时也对企业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投入、高风险令多数药企对新药研发望而却步,持续且长期的资金来源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物科技行业发展的掣肘。 适逢其时,港交所启动了24年来最重要的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打通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资渠道,对其未来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香港的生物科技生态圈逐步形成,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生物科技专业人才。而从地理位置上看,香港位于坐拥7000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优化,亦会对生物科技公司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从估值的角度讲,医药公司的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有产品贡献的利润;二是对在研产品未来盈利的预期。对于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其上市的条件之一就是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在研产品未来的发展潜力成为支撑其估值的关键因素。而且,这些在研产品一旦上市,往往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以辉瑞已经过了专利保护的降血脂药物立普妥为例,2010年的全球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认为,想要把香港打造成国际性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行业良性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扎实的研发能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高效的审核审批体系、配套的商业转换能力以及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目前来看,这些影响因素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