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3月5日消息(记者李楠 贺威通)从当初的“民企办事跑断腿”到如今“政府官员主动拜访企业纾解难题”。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内,一家前沿生物科技企业的10年坚守,从弱到强,折射出能源大省山西转型升级带来的诸多变化。
10年前,正是山西煤炭“黄金十年”期间。彼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煤企占据大量社会资源,非煤产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008年,杨霞还是山西医科大学的一名教师,因看好生物科技的前景,她和几位同道中人创办这家生物科技企业。杨霞说,在煤炭行情高昂的年代,像我们这类新生的科技研发型企业生存空间有限。加之山西封闭的地理、人文环境,在吸引人才、对接市场等方面也存在短板,所以,山西当时并不是很理想的创业环境。
那些年,在山西诸多传统企业依靠投资拉动、靠规模取胜时,锦波科研团队坚持科技创新,率先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相关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复旦大学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姜世勃团队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含有“JB蛋白”的“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和“抗HPV生物蛋白隐形膜”,用于阻断生殖道HPV感染。该项目2012年落地山西,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山西省赛区一等奖(生物医药组第一名)、全国赛区优胜奖。
实际上,作为山西本土的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外界对煤省山西的刻板印象,“山西锦波”的发展充满波折。不过,随着山西转型升级的强力推进,区域形象的提升,“山西锦波”也迎来发展契机。
作为“山西特区”,从诞生之初,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就带着改革、示范的基因。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创新发展部部长郭云贞表示,起初,他所在的部门定名叫“发展改革局”,后来大家认为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最后确定为“创新发展部”。
郭云贞说,虽然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动,背后却有“淡化行政色彩,强化服务职能”的考量。“山西特区”就是要为一切创新、前沿的企业提供创业热土。
在郭云贞看来,山西转型首先是观念转型。有别于山西其他行政区域,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着眼前沿、创新产业,施政理念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机构设置扁平化”打破传统束缚,减少中间环节,一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铺开。
郭云贞说,山西很多改革举措都在示范区先行先试。比如,示范区率先“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即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截至目前,域内已有10家企业享受这一改革红利。
郭云贞解释说,变政府审批为企业承诺,不是放任企业信马由缰,而是着眼于转变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改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和优化服务。只要是符合山西转型升级产业政策,且具备创新、前沿的企业,示范区都会提供从厂房、土地,到产业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全要素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壮大。
对于未来的产业规划,郭云贞表示,示范区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集群,生物科技是其中重要部分。未来3-5年内,示范区生物产业要达到千亿级规模。
“过去是企业到职能部门拜码头,现在是政府官员主动对接企业,帮助解决现实难题”,10年间,“山西锦波”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山西营商环境的改善,折射了山西转型升级的努力。